4月11日,榆林市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試點學校及課題研修項目小學道德與法治第三期主題教研入校指導活動走進榆林高新第一小學。出席本次活動的專家有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研員,北京市學科帶頭人,海淀區名師工作站導師,海淀區學科督學張玉蘭老師,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項目組辛璐瑩老師,榆林市教育技術中心副主任延凌云。榆林高新第一小學校長馮班連,副校長曹倫、郭艷利、張玉梅及全體道法教師參與了本次聯研活動。項目組辛璐瑩老師主持本次活動。
項目組辛璐瑩老師主持活動
榆林高新第一小學副校長張玉梅致辭,接著進行課堂展示。第一節展示的是陜西省教學能手高娟老師帶來的常態課《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高老師不僅充分利用課本資源,還運用新媒體鏈接生活中的真實典型案例,引導同學們真切體會生活中需要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從內心深處樹立起公共意識,做到自覺自律。為榆林創文盡力,爭做文明小公民,便成了每一位學生的心聲,也成了課堂一道靚麗的風景。
高娟老師展示常態課《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第二節展示的是馮倩倩老師的研究課《虎門銷煙》。馮老師通過分析各種史實數據,引導學生了解歷史人物故事、感悟革命先烈的抗爭精神,幫助學生正確認識歷史,反思歷史。從中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樹立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踐行了新課標理念,落實了道德與法治作為革命傳統教育核心課程的作用。接著,馮老師從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及重難點分析、教學思路設計與教學過程說明、作業設計與評價、資源選擇與運用說明幾方面進行了單元說課。
馮倩倩老師展示研究課《虎門銷煙》
專家張玉蘭老師對兩節課分別進行了細致點評。她首先肯定了兩位老師能聯系生活、運用技術進行教學的可取之處,接著分別對兩位老師提出了寶貴的指導性建議。她指出,運用技術不能停留在技術表面,而應該通過技術引導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生活場景,從而發自肺腑引起思想共鳴,最終落實在行動中。
專家點評
下午,張玉蘭老師作了《技術賦能 根植生活》的專題講座。張老師從闡述認識,理解核心詞;做好學情,發現真困惑;對接課堂,解決真問題三個方面,詳細講述了技術賦能情況下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面臨的諸多挑戰下的解決方案。健康玩游戲、網絡新世界、不一樣的你我他……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案例,讓在座的老師恍然大悟,猶如醍醐灌頂。原來只有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把信息技術與課堂深度融合的道法課才是當今人工智能時代真正高效的道法課!
專家講座
最后,榆林高新第一小學副校長張玉梅作了總結。她說,本次聯研活動,不僅為老師們提供了一個實踐教學理論、引發積極思考、共同交流探討的平臺,而且為老師們今后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指明了方向。
榆林高新第一小學副校長張玉梅總結
專家與部分聽課老師合影
研前有準備,研中有碰撞,研后有思考。榆林高新第一小學將以此次聯研活動為契機,不斷深化道德與法治的實踐教學,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我們相信,在專家的引領下一定能打造一支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培養一批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譜寫學校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